Timetombs

泛义的工具是文明的基础,而确指的工具却是愚人的器物

66h / 118a
,更新于 2024-11-10T12:35:26Z+08:00 by   330589a

[Redis] expire

版权声明 - CC BY-NC-SA 4.0

因为redis通常主要用来作为一个缓存服务。缓存何时失效的问题号称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两大难题之一(另一个是命名),这一篇文章就介绍下笔者对于缓存如何以及何时失效的问题理解。

1 过期删除方式

redis支持通过两种方式清理过期的key1

  1. 被动删除。
  2. 主动删除。

1.1 被动删除

在client访问(任意读写操作)一个key时,如果key设置了过期时间,则在访问时删除它们。如果没有主动设置过期时间,那么key则是会一直不会过期的。

1.2 主动删除

单单只有被动删除是完全不够的,当一个key完全不再会访问时,它就永远不会被删除了,这可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。
所以需要另外一个途径来清理这些以及失效的可以。这种途径就是定时删除(每秒10次):

  1. 随机对20设置了失效时间的key进行检测。
  2. 删除所有已经过期的key。
  3. 如果25%+的key已过期,则重复步奏1.

为了提供一致性的无歧义行为。key失效或者DEL操作,也会写入到AOF中。RDB则不会包含已经过期或者被删除的数据。

2 内存管理

有了以上的过期删除方式的支持,redis就可以帮我们删除失效的数据。但是现实中通常内存通常不是无限大的,所以就需要对内存进行管理2,以便在内存不足时提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。在开始之前,我们先看一下redis是如何在内存中管理我们的数据库的吧。

typedef struct redisDb {
    dict *dict;                 /* The keyspace for this DB */
    dict *expires;              /* Timeout of keys with a timeout set */
    dict *blocking_keys;        /* Keys with clients waiting for data (BLPOP)*/
    dict *ready_keys;           /* Blocked keys that received a PUSH */
    dict *watched_keys;         /* WATCHED keys for MULTI/EXEC CAS */
    int id;                     /* Database ID */
    long long avg_ttl;          /* Average TTL, just for stats */
    unsigned long expires_cursor; /* Cursor of the active expire cycle. */
    list *defrag_later;         /* List of key names to attempt to defrag one by one, gradually. */
} redisDb;

上述的redisDb就是redis用来存储数据的一个顶层数据结构,可见其包含好几个字典字段,也就是存储我们的key/value的地方。其中这里我们需要关心的是前两个字段dictexpires字段,前者包含所有的key,后者是仅包含设置了失效时间的key(dict的子集)。

先解释两个术语(redis中实现的均是近似的算法):

  1. LRU:Least Recently Used。最近最少使用。
  2. LFU:Least Frequently Used。最近不常使用。

那么比如按照以下的配置,redis最大使用内存上限为100mb。则在大小达到了100mb时,可供选择的方案也体现在以下配置的注释中。

# 内存限制,0是无限制。
maxmemory 100mb

# noeviction       大部分的写入命令会返回错误,DEL除外。
# volatile-lru     在expires字段的范围内查找LRU的key,然后删除。
# allkeys-lru      在dict字段的范围内查找LRU的key,然后删除。
# volatile-random  在expires字段的范围内随机一些key,然后删除。
# allkeys-random   在dict字段的范围内随机一些key,然后删除。
# volatile-ttl     在expires字段的范围内查找失效的key,并且尝试删除TTL较短的key。
# volatile-lfu     在expires字段的范围内查找LFU的key,然后删除。
# allkeys-lfu      在dict字段的范围内查找LFU的key,然后删除。
# 如果没有键满足回收的前提条件的话,volatile-lru、volatile-random、volatile-ttl、volatile-lfu就和noeviction差不多了。
maxmemory-policy volatile-lfu

# 内存采样
maxmemory-samples 10
maxmemory-eviction-tenacity 10
replica-ignore-maxmemory yes
active-expire-effort 1

# lfu
lfu-log-factor 10
lfu-decay-time 1

2.1 工作原理

在redis-server接收到写命令的时候,就会检查当前内存大小是否达到了配置中的限制大小。如果超过了则就会触发内存淘汰策略(LRU或LFU)的运行。

在redisServer对象中一个字段lrulock,代表一个全局的时钟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这个字段。

key对象redisObjectlru字段(24位),代表的是对象被创建时的时钟数据。

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{
    unsigned type:4;
    unsigned encoding:4;
    unsigned lru:LRU_BITS; /* LRU time (relative to global lru_clock) or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* LFU data (least significant 8 bits frequency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* and most significant 16 bits access time). */
    int refcount;
    void *ptr;
} robj;

那么通过对比这两个地方的时钟差值就是其存活的时间了。正规的LRU算法是维护一个队列,精确的删除最久远的那些数据,而redis并没维护这样一个队列,而是从expires字段或者dict字段中查找或者随机查找一些key,是一个近似于LRU算法的效果。因为其并不精确,比如以下:

k1---k1---k1---k1---k1
-----k2-----k2-------k2

明显是k1被频繁访问,但是由于创建时间早,则被优先删除了。而k2被访问频次越来越低,反而没有被删除。

为了解决上述问题,redis4.0+之后引入了LFU算法。还是上述的lru字段,把24位中的前16位还作为时钟,而后8位记录访问频次。有来访问次数记录,那么结果就更精确了。

使用8位表示访问频次,只够容纳255,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,故而redis采用了一个复杂的算法,并不是访问1次就直接+1,而是根据lfu-log-factorlfu-decay-time俩参数来控制。如下表格:

factor100 hits1000 hits100K hits1M hits10M hits
0104255255255255
11849255255255
101018142255255
10081149143255

3 命令

  1. EXPIRE key seconds3: O(1)。设置一个过期时间,单位秒。
  2. PEXPIRE key milliseconds4: O(1)。设置一个过期时间,单位毫秒。
  3. EXPIREAT key timestamp5: O(1)。设置一个过期时间,Unix timestamp(距离1970-01-01T:00:00:00+00:00的秒数)。
  4. PEXPIREAT key milliseconds-timestamp6: O(1)。设置一个过期时间,Unix timestamp(距离1970-01-01T:00:00:00+00:00的豪秒数)。
  5. PERSIST key7: O(1)。移除过期时间,使其永不过期。
  6. TTL key8: O(1)。返回有效的存活时间,单位秒。
  7. PTTL key9: O(1)。返回有效的存活时间,单位豪秒。

不管是用EXPIREEXPIREAT,redis底层存储均是Unix timestamp。2.6+版本后,均是milliseconds版本的Unix timestamp。所以它是依赖OS的时钟的,比如设置了100s后过期,当OS时钟往后调整了200秒,那么这个key就会立即过期。再比如redis宕机了,过了90秒启动了,那么其有效期就只会剩下10秒了。
REANEME操作会影响失效时间设置:当newkey不存在时,延续oldkey的设置;当newkey已经存在时,使用newkey的设置覆盖oldkey

演示:

127.0.0.1:6379> SET e 123
OK
127.0.0.1:6379> TTL e
(integer) -1
127.0.0.1:6379> EXPIRE e 100
(integer) 1
127.0.0.1:6379> TTL e
(integer) 98
127.0.0.1:6379> TTL e
(integer) 97

3.1 滑动过期

很经典的一种应用场景,用户session管理。比如当前需求是登陆后10分钟有效期,如果10分钟内没有任何访问,则自动失效。否则继续累加10分钟的有效期。

MULTI
GET session:123456789
EXPIRE session:123456789 600
EXEC

以上的效果就是每访问以此,就重置有效期为10分钟。

4 参考

上一篇 : [Redis] pipelining
下一篇 : [Redis] lua script